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3卷, 第增1期 
刊出日期:2023-11-15
  

  • 全选
    |
    其他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水库地震
  • 李 峰, 倪乙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和探讨气象因素对鄂东地区4个站点洞体应变产生的异常曲线,以期找出干扰影响的特征,为地震预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 吕 琳, 解杨春, 舒德亮, 杨艳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6-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武汉地区洞体应变仪易受气压干扰,观测曲线多表现为“V”型扰动和高频次的数据突跳,洞体应变仪两分量受气压干扰的形变量与气压变化量呈线性相关。采用MATLAB软件,运用小波分析和STFT变换对武汉地区洞体应变仪受气压干扰的时频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压干扰对洞体应变仪NS分量观测数据在0.02~0.2 Hz频段影响最大,对EW分量观测数据的影响主要在0.02~0.15 Hz频段。

  • 解杨春, 徐久晟, 周 超, 吕 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对麻城站VS垂直摆和DSQ水管倾斜仪2015~2022年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潮汐观测资料连续可靠,仪器工作状态正常稳定,数据质量及潮汐因子精度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2)VS垂直摆仪器运行更稳定,故障率低;3)同震响应方面,DSQ水管倾斜仪灵敏度高于VS垂直摆,对于M5.5以上及震中距在1 500 km以内的地震事件,DSQ水管倾斜仪可以清晰记录。

  • 冷崇标, 张 辉, 王 慧, 袁 曲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1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线性回归法对荆州地震台地下流体气压响应进行分析,计算水位、水温气压系数,并对数据进行校正。频谱分析结果表明,线性回归法能较好地去除气压效应,对流体资料干扰分析、提取真实的地震前兆异常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丁 锐, 兰 天, 宋俊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1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荆门井两套水温观测仪器进行对比分析,检查荆门井水温的观测质量,总结荆门井水温动态变化特征以及在日常观测中遇到的多种干扰因素,为今后井水温观测的类似异常提供参考。计算井水温数据的完整率,并分析影响其完整率的主要因素,认为荆门井水温观测仪器稳定性好,可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可靠的资料。

  • 王棵佳, 栗 宁, 翁 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襄阳站YRY-4钻孔应变仪2007~2020-07期间保持平稳运行,2020-07以后NE分量由于压应变变化量较小,与其他分量相比变化量不明显,在日常业务处理中被认为是数据畸变、NE分量坏损。通过分析襄阳站YRY-4钻孔应变仪各分量数据后认为,NE分量未损坏,仍然存在固体潮及年变化趋势;同时,通过计算面应变相关性,并开展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映震能力统计认为,襄阳站YRY-4钻孔应变各分量基本满足自检要求,可以继续观测,NE分量未损坏。

  • 宋俊朋, 栗 宁, 赵 瑞, 刘 迁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地震波是典型的传播应力扰动的应力波,会同时产生运动和变形两种效应。对比研究反映地震波运动效应的测震仪和反映地震变形效应的钻孔应变仪,为获取更加详实的地震分析预报资料提供参考。

  • 史小平, 曾文浩, 江志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3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临潭-宕昌断裂带附近100 km范围内6个测站11套倾斜应变观测仪器28个测项分量的趋势变化发现,在岷县-漳县MS6.6地震和夏河MS5.7地震前3 a内,大部分观测资料的趋势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特别是宕昌DSQ-EW分量在2008~2022年期间,总体呈一定速率的东倾变化趋势(年变趋势明显),在此期间一共发生2次明显的趋势转折异常变化(由东倾趋势转变为西倾趋势),在这2次转折发生后的半年左右(7个月和5个月)在临潭-宕昌断裂带附近均发生中强地震(岷县-漳县MS6.6地震和夏河MS5.7地震),而且在地震发生后观测资料基本恢复至原有变化趋势。

  • 张 聪, 周 政, 霍玉龙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36-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计算武汉地震台比测基地背景噪声水平和功率谱密度,给出1~20 Hz范围内噪声均方根值(RMS)。根据计算结果,依照《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对武汉地震台比测基地背景噪声进行评级,分析武汉地震台比测基地背景噪声随时间变化的原因,并提出优化建议。研究表明,武汉地震台比测基地背景噪声水平较低,场地环境适合进行仪器比测。

  • 王明贵, 张建涛, 陈星星, 周 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4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应城站地磁数据噪声和基线值变化,探讨影响数据质量的各类因素和台站建设方面的不足。结果表明:1)武汉地铁运行干扰是影响地磁背景噪声的首要因素;2)质子矢量观测噪声主要受气温影响,温度越高,噪声越大;3)记录室年温差大、湿度高,造成基线值漂移,观测数据突跳多; 4)仪器故障、绿化作业及周边单位生产活动也可能降低数据质量。

  • 周 超, 陈星星, 张建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应城地震监测站2018年至今的地磁观测数据进行时频分析,得到地磁数据的频域特征,可为识别日常地磁数据处理中的干扰因素提供资料,对地磁观测数据质量的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 兰 天, 栗 宁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48-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钟祥台磁力仪主要受到仪器自身观测系统、施工、地球物理事件等干扰,往往在上一个干扰事件结束后观测数据形态尚未稳定的情况下叠加下一次干扰。为及时消除干扰的影响,提高观测数据质量,从几次典型事件入手,分析数据质量、仪器背景噪声影响以及背景噪声随温度的变化。

  • 方 杰, 杨沛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53-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某工业园区区域环境振动幅值,通过分析振动源,制定现场测试方案,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以VC 曲线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评估该工业园区场地环境振动情况。

  • 曾智辉, 安一凡, 涂先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5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 2020~2022年宜昌中心站DZW重力仪记录的11次地震资料进行同震响应特征分析。研究表明,DZW重力仪同震响应延迟时间与震中距呈正比,同震响应持续时间与震级呈正相关;对于震中距相近、震级不同的地震,DZW重力仪的同震最大响应幅度、响应持续时间均与震级呈正比;DZW重力仪的同震最大响应幅度与震级、震中距有关。

  • 林 强, 李 欣, 王嘉伟, 杨 江, 袁 琼, 汪善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6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详细介绍DZW型相对重力仪金属弹簧材料的选取、弹簧参数的设计、热处理、翻簧处理等关键工艺。利用该批弹簧制成的DZW相对重力仪能精确测量出固体潮汐变化、地震信息及部分前兆信息,弹簧性能符合连续重力仪设计需求。

  • 彭 警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65-6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在空间域球坐标系下,通过分离区域重力场,得到莫霍面起伏引起的重力异常,并采用WGM2012卫星重力异常数据,反演得到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莫霍面深度模型。计算结果与CRUST1.0模型的莫霍面深度结果平均偏差为0.44 km,标准偏差为3.17 km。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莫霍面深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化构造特征,与该地区的俯冲碰撞有关。

  • 徐亚飞, 王 琼, 苏金波, 魏芸芸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69-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天然地震是地震学研究中最常用的震源,利用重复地震资料研究地下介质波速变化取得了部分重要成果,但其受限于时空分布和数量,仅适用于全球尺度的结构探测和波速变化测量。背景噪声作为另一种天然震源,时空局限性小,分辨率和精度均高于重复地震。人工震源不受地域和台站密度影响,探测精度可以达到10-4量级,与重复地震和背景噪声相比,可识别构造应力变化导致的地震波速变化。近年来,利用天然重复地震、背景噪声和人工震源等方法进行地下介质波速变化测量成为地震学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地下介质波速变化进行精确测量可以推测强震孕育发生的物理过程,进而推进地震预报研究。本文介绍利用天然重复地震、背景噪声和人工震源测量地下介质波速变化的原理、方法及其在地震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并给出几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 刘 迁, 赵 瑞, 李俊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75-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收集湖北数字地震台网2016~2019年记录的震中距30°~90°、震级5.5级及以上的189个高信噪比远震波形事件,通过时间域反褶积方法提取台站接收函数,采用H-κ-c方法对P波接收函数中Ps波及其地壳多次波(PpPs, PsPs+PpSs)进行谐波校正,最终获得湖北地区地壳厚度(H)和波速比(κ)的高分辨率图像。结果表明,湖北地区地壳厚度呈现西厚东薄的结构特征,江汉盆地地壳厚度最薄仅为30 km左右,大别山一带地壳厚度略高于35 km,波速比大于1.73,可能与郯庐断裂带在晚三叠世、侏罗纪末发生2期强烈的左行平移以及南段地幔热物质上涌、岩浆侵入地壳有关。

  • 李 娟, 张 帆, 裴东洋, 崔丰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8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HASH方法计算2008~2020年河套地震带ML2.5以上地震、呼和凹陷内ML2.0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保留数据质量较好的震源机制解结果。利用网格搜索法反演河套地震带内临河凹陷、白彦花凹陷和呼和凹陷3个构造分区的应力场方向。结果表明:1)临河凹陷与河套地震带应力场方向较为一致,压应力轴呈NE向分布;2)白彦花凹陷和呼和凹陷均呈顺时针偏转,压应力轴呈NEE向分布,推测可能是鄂尔多斯块体顺时针方向运动使得河套地震带东北缘受SE向拉张作用,导致白彦花凹陷和呼和凹陷的应力场方向发生顺时针偏转的区域性差异。

  • 周本伟,周 舟, 张 雨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85-9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以2013-01~2021-07湖北测震台网55个地震台站记录的8 779条事件波形为数据集,训练卷积神经网络(CNN)最优模型检测地震,采用循环神经网络(RNN)拾取震相到时。对比研究RNN模型、AR-Pick算法和长短时窗算法拾取震相到时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分析RNN模型拾取结果与信噪比、震中距以及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NN仅用少量数据作为训练集也能有优异表现,相比于AR-Pick算法和长短时窗算法,RNN模型拾取P、S震相到时精度较低,其震相拾取效果与波形信噪比关联性较强,与震中距、震级关系不大。因此,对于地震发生较少的区域,可以利用CNN模型检测地震,通过AR-Pick算法拾取P波震相到时,采用长短时窗算法拾取S波震相到时,以提高地震检测和震相拾取的精度。

  • 周 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91-9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丹江地震台2018年测定的572个面波震级,对比台网中心地震观测报告的面波震级,分析震级偏差与震级大小、震中距、震中方位的关系。结果表明,丹江台测定的震级比台网中心报告的面波震级平均低0.13,震级偏差随震级和震中距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震级偏差的大小受震中方位的影响不大。

  • 李惠玲, 高云峰, 张淑亮, 李 丽, 李宏伟, 高龙飞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95-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收集景谷6.6级地震前后孕震区及邻近地区地球物理场前兆观测资料,系统分析震前异常时空演化和亚失稳特征。结果表明,景谷地震前由震源区变化引起的震前中期,尤其是短临阶段异常较为突出,异常表现出阶段性和准同步性变化,在时域重叠出现;在空间上主要集中在0~100 km和200~300 km范围内,表现出一定的丛集性特征,异常台站主要集中在滇西南至滇西地区。

  • 倪乙鹏, 徐久晟, 李 峰, 聂兆生, 余鹏飞, 张 怀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102-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Sentinel-1A升降轨卫星数据,基于DInSAR技术获取2022-01-08门源地震同震形变场,并利用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与分布式滑动模型反演地震震源参数与断层面滑动分布。InSAR升降轨形变场被冷龙岭断裂穿过,视线向最大形变量分别为50 cm和70 cm;反演所得震源机制解显示,断层走向为103°、倾角为80°;同震滑动分布主要集中在0~15 km深度范围内,平均滑动量为0.67 m,最大滑动量为2.45 m,表现为左旋走滑型地震;震中位于37.72°N、101.34°E,释放的地震矩为1.718×1019 Nm,相当于MW6.9。综合本文结果与区域构造判断,此次门源地震的发震断层为冷龙岭断裂。结合同震应力变化分析,需密切关注震中区域未来地震危险性。

  • 郑运杰, 栗 宁, 宋俊朋, 兰 天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107-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2023-02-06土耳其发生2次M7.8地震,十堰房县井和钟祥马岭井同震响应差异显著。马岭井含水层渗透系数远大于房县井,地震波引起的井-含水层系统水流交换更为频繁和剧烈,静水位水震波幅度较大,持续时间更长。地震波引起含水层水流向井孔,受控于水温梯度和水温传感器位置,2井的水温响应形态和持续时间不同。房县井含水层水温相对65 m处为冷水,相对105 m处为热水且相距较近,故65 m处同震响应为向下阶变,105 m处水温同震响应为向上阶变且持续时间更长。在上层冷水和下层热水的混合作用下,马岭井290 m处水温受上层冷水影响更大,故290 m处水温同震响应为向下阶变;346 m处水温传感器位于井底热含水层,同震响应为向上阶变且持续时间更长。

  • 马娟娟, 刘海波, 胡俊杰, 郭若成, 李 冀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112-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三峡地区多年的跨断层水准测量资料,分析仙女山断裂带北段、中段断层活动特征。结果表明,仙女山断裂带具有分段活动特性,北段断层活动以压性逆断为主,活动性较弱;中段以张性正断为主,活动性较强。此外,仙女山断裂带北段受三峡蓄水及地震活动影响比较明显。

  • 霍玉龙, 徐久晟, 张 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117-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归一化处理滑坡位移监测数据和水文实测数据并开展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位移与滑坡渗水量、隧道水位、日降雨量呈正相关,渗水量、隧道水位和日降雨量变化具有同步性,位移相对日降雨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位移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隧道水位、渗水量、日降雨量。建立尖点突变模型和燕尾突变模型,结果表明,二者对滑坡稳定性均有一定的响应,其中尖点突变模型优于燕尾突变模型。

  • 张 亿, 吴雄伟, 夏界宁, 杨 江, 张 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122-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地震停堆触发装置在鉴定实验中出现的传导骚扰超标问题,从骚扰源定位的角度进行详细分析,给出具体的整改方案,并利用第三方测试机构进行验证,结果满足GB 4824-2019中1组A类限值要求。

  • 吴雄伟, 夏界宁, 黄 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127-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核电厂地震加速度计自标定方法以及阻尼比标定计算步骤,对地震加速度计结构原理进行分析,给出该类型地震加速度计对阶跃信号响应的传递函数。在此基础上,给出阻尼比自标定计算公式和具体计算流程。经多台地震加速度计样机验证表明,计算结果与设备厂家提供的阻尼比指标相符,计算方法具有核电厂工程应用价值。

  • 盛嘉梁, 李 欣, 林 强, 杨 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130-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井下地震计基于其放置在井下的优势,具备规避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干扰的特点,已成为获得高信噪比地震观测信息的主要手段。为了获取高质量的观测数据,需要解决井下地震计的零位漂移问题。目前所用的地震计主要采用人工零位调整,为满足技术更新和适应复杂环境的需求,基于STM32微控制器进行开发,设计了一套井下地震计智能调平装置,可对井下地震计存在的零位漂移问题进行有效补偿。

  • 申学林, 魏贵春, 何 凯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134-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湖北地震烈度产出系统的产品产出流程、仪器烈度算法。该系统在湖北应城M4.9地震中实现了震后地震烈度速报结果的快速产出,快速、可靠地判别出地震动强度或地震烈度的空间分布,为估计不同地区的受灾程度、损失评估与救援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

  • 杨颜安, 姚齐雨, 杨厚丽, 陈智慧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137-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IIR滤波器的原理,描述IIR滤波器在MATLAB中的生成,并将生成的IIR滤波器优化后成功移植到嵌入式系统中。通过对真实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带通滤波处理后发现,其具有良好的噪声消除效果,可用于地震监测数据的滤波处理。

  • 丁 成, 王向亮, 周 硕, 鞠 永, 孙贵成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140-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Xamarin框架,利用C#语言开发完成一款基于Android平台的前兆仪器状态查看APP。软件可安装于Android系统手机,通过VPN接入地震行业网络,可随时随地查看前兆仪器状态。该软件具有网络状态检查、当前数据查看及全天数据曲线绘制等功能,操作简便、界面友好、安装方便,已被丰宁台应用于日常工作中。

  • 吴 昊, 周本伟, 李 垠, 刘 可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143-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传统地震信息系统资源集中存储方式存在冗余不足、检索效率低、访问机动性差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地震行业数据安全改进模型,并以DBFC改进模型为基础,提出一种区块链方案数据安全访问控制机制,同时对地震行业数据安全访问控制流程方法进行说明,以保障数据区域访问控制权限的唯一性、可靠性及完整性。本文设计的基于智能合约的DBFC-BD数据安全访问控制方法,实现了数据信息终端用户公开、高效、全透明模式的访问机制,稳定可靠,可有效助力于地震行业数据安全能力的稳步提升。

  • 王 慧, 涂先新, 安一凡, 冷崇标, 况春利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3, 43(增1): 148-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伸缩仪数采校时的几种方式,以及手动对时出现错误后如何修复EPD数据文件。结果表明,配置可靠的SNTP服务器IP地址可有效提高数采校时精准度;快速识别设备运行LOG文件,能方便中心站工作人员对各项数采操作进行回溯和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