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38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8-12-14
  

  • 全选
    |
    特稿
  • 武艳强,陈长云,季灵运,李瑞莎,马 栋,占 伟,赵静旸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8, 38(12): 1211-12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基于形变资料的与地震预测相关的物理模型发展过程,并对当前形变观测资料在地震预测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给出基于形变资料的强震综合预测思路及需要关注的问题。未来一段时间,建议从形变监测角度解决典型构造区密集观测与通用大地测量模型的构建问题;从科研角度开展高分辨率应力/应变场获取方法及其与地震关系的研究,深入研究并获得我国地壳粘滞性结构分布,强化研究活动地块/典型构造区的变形机理,开展断层滑动速率、闭锁程度/滑动亏损分布的可靠获取方法及模型研究,强化典型部位连续观测异常模式识别及机理研究。监测和科研的核心问题是为断层变形机理提供有效的观测约束并构建定量力学模型,相关工作是深入理解地震过程和推进强震物理预测的关键所在。
     

  • 地壳运动
  • 胡亚轩,郝 明,宋尚武,贾 鹏,曾 致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8, 38(12): 1220-1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渭河盆地GPS(1990~2015年)水平运动速率为4.3~11.6 mm/a,方向在107.8°E和110.5°E依次由西部的SEE转为中部的SE及东部的近E向。1980~2014年水准资料揭示,该地区垂向以继承性运动为主,速率-4.6~6.2 mm/a。鄂尔多斯地块以3 mm/a抬升,内部差异运动小于1 mm/a;盆地相对其以5 mm/a下沉,相对秦岭以4 mm/a下沉。垂向运动在凹陷和凸起区表现为四象限特征,断块/断裂交接处差异运动大、地震多发,西、南部断裂活动大于东、北部。岐山-马召等断裂以差异运动为主,渭河断裂中段达5 mm/a,其他断裂在3 mm/a以内。

  • 孟庆筱,景鹏旭,何申海,党学会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8, 38(12): 1227-12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2001、2004和2007年4期GPS观测数据为边界条件,使用非连续接触有限元技术构建陇西块体二维有限元模型,在摩擦系数不确定性分析基础上,计算区内主要断裂带滑动速率。结果表明,现今地壳形变运动状态下陇西块体的北东向运动在海原断裂附近受到鄂尔多斯块体、阿拉善块体阻碍,陇西块体周缘的海原断裂带、老虎山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呈现左旋走滑特征,滑动速率为3.5 mm/a、2.2 mm/a和1.9 mm/a,说明在青藏高原推挤作用下以上关键部位正在进行快速的构造应变积累。

  • 高 涵,张 明,秦姗兰,邵德盛,洪 敏,王伶俐,袁希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8, 38(12): 1232-12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GAMIT/GLOBK软件处理2011~2016年云南地区GPS区域站观测数据,扣除同震影响、区域欧拉均匀旋转矢量后,得到该区域的GPS水平速度场,并采用多尺度球面小波模型获取分解尺度分别为6、7、8和9时的云南地区GPS应变场,然后结合云南地区历史MS5.0以上地震信息,以及小江、红河等区域断裂活动情况分析该区域应变场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在区域应变场整体解算中,利用球面小波方法能够适应测站点的疏密变化,多尺度估计地表应变场。主应变、面膨胀和剪应变等分析结果与区域历史地震信息及对应区域断裂活动性质具有较好的吻合性。从应变结果看,红河断裂可能是具有重要构造意义的活动断裂,应变特征显示云南区域被红河断裂划分为2个特征区域;云南地区的鲁甸、腾冲、普洱、大理区域可能是地震活动较为剧烈的区域;小江断裂带中的嵩明区域在不同应变特征中均表现出高度异常,后期应予重点关注。
     

  • 武永彩,李 昂,唐红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8, 38(12): 1238-1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滇西北地区三维有限元地质模型,将2009~2016年GPS速度场数据作为数值模拟的位移边界条件,模拟获取该地区的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在楚雄至滇西北地区整体显示张性应力区;出现由“洱源鹤庆断裂-红河断裂-程海断裂”圈起的低值张性区,区域内部张性应力明显低于外部,这种张应力低值区尤其在区域四周断裂边界处,往往是地壳断裂活动的频发区;曲江断裂北端及元谋-绿汁江断裂南端出现张性应力集中区,是今后重点关注的断裂结点。

  • 董培育,乔学军,熊 维,柳 畅,石耀霖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8, 38(12): 1241-12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破裂模型及区域均匀分层粘弹性地壳模型,计算此次地震引起的周边地区同震及震后库仑应力变化,讨论地震对周边若干活动断层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增加了虎牙断裂北段发震破裂区两端的库仑应力,最大同震库仑应力增量为148 kPa,在很大程度上超过地震应力触发阈值10 kPa,震后50 a内破裂区两端的库仑应力有所增强,但增量较小,仅在3~5 kPa左右;虎牙断裂南段同震库仑应力增量较小,在3 kPa左右,震后50 a内应力基本无变化;塔藏断裂带西北段的同震应力增量在5~33 kPa之间,在大部分区域超出应力触发阈值,震后应力有所加强,但是增量较小(约为3 kPa)。库仑应力加载有可能增加以上活动断层的地震危险性,需加强监测。地震对雪山断裂带西段(以虎牙断裂与雪山断裂交叉点为界)的影响较小,其同震库仑应力最大增量仅在6.15 kPa左右,未超过地震应力触发阈值。同时,地震还减小了雪山断裂带东段、白龙江断裂舟曲段、岷江断裂北部以及龙日坝断裂北部地区的库仑应力,可能短时间内减小了这些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而对距离震中较远(150 km以外)的地区(如青川断裂)影响十分微弱,其同震与震后应力变化可忽略不计。

  • 李艳永,王成虎,杨佳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8, 38(12): 1246-1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新疆测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波形,运用CAP方法测定呼图壁地区2010-01-15~2017-01-02共50次MS≥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同时结合早期23次MS≥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数据,应用MSATSI软件反演研究区时空应力场。结果表明,研究区应力结构类型表现为逆断型,整个区域主压应力P轴近NNE向且倾角较小,说明整个呼图壁地区应力场以NNE向水平挤压作用为主要特征。从空间上看,东部的水平挤压作用更为显著;从时间上看,2010~2016年受到更为显著的NNE向应力场控制,反映了研究区在不同时段应力场的调整变化,但没有改变该区域最大主压应力轴呈NNE向的总体特征,说明整个呼图壁地区可能主要受一种较稳定的NNE向应力场控制。

  • 地震地质
  • 赵 朋,郑海刚,姚大全,杨源源,黄显良,方 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8, 38(12): 1251-1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郯庐断裂带太湖段位于东大别的东侧,为东大别与山前盆地的构造界线,遥感影像上断层线性特征清晰。在太湖-桐城一带开展了多次野外地质调查和探槽工作,其中太湖小池镇殷家上屋探槽显示,断层带发育有较软的断层泥,断层向上延伸入中更新世棕红色蠕虫状亚粘土中,OSL和ESR样品测试结果表明,断层在中更新世有过较强的活动。桐城挂车河镇洪老屋断层剖面显示断层错断了早中更新世砾石层,断层下部发育有新鲜的断层泥,ESR样品测试结果同样表明断层在中更新世有过较强活动。综合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太湖段在早中更新世仍有过较强活动,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Q2),这或是该地区地震活动以中小地震为主的一个构造背景因素。

  • 邓晓果,王夫运,刘宝峰,范振宇,王帅军,赵金仁,张建狮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8, 38(12): 1256-12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有限差分和时间项两种方法对宜宾-金川人工地震剖面沿线8炮Pg波走时进行反演,得到沿测线结晶基底起伏变化特征和上地壳顶部覆盖层速度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剖面东南段四川盆地内基底埋深约3~5 km,覆盖层较厚,速度较低;剖面西北段川西高原内结晶基底埋藏深度逐渐减浅至0~3 km,覆盖层变薄,局部出露地表,速度大部分区段明显增大;沿剖面多个部位基底的埋深出现明显的隆起或下凹,上部地壳速度结构横向出现剧烈的上下起伏变化,结晶基底界面起伏变化强烈的位置分别与该地区分布的龙泉山断裂、名山-成都断裂以及龙门山地区的断裂构造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结晶基底速度结构和界面形态变化特征为该区活动断裂构造深浅耦合关系和强震孕育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现代大地测量
  • 彭汉兵,杨元喜,王 刚,李 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8, 38(12): 1262-126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不同条件下GPS/BDS联合定轨对北斗卫星轨道的影响,在不同测站分布条件下采用不同定轨弧长分别进行GPS/BDS联合定轨和BDS独立定轨,并从轨道重叠弧段不符值、与MGEX分析中心产品比较以及卫星激光测距检核残差3个方面详细比较两种定轨方法的精度。结果表明,区域网条件下,联合定轨能够显著提升1 d解北斗IGSO/MEO卫星的轨道精度,但对3 d解的北斗各类卫星定轨精度的改善较小;全球网条件下,无论是采用1 d还是3 d定轨弧长,联合定轨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北斗IGSO/MEO卫星轨道沿迹方向和法向的精度,但对径向绝对精度的改善较小;而对于北斗GEO卫星,全球网条件下的联合定轨对其轨道各方向精度的影响均较小。

  • 徐 炜,贾 雪,乔 方,刘 扬,严 超,王 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8, 38(12): 1268-127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BDS、GPS系统的星座结构,对当前的BDS二代导航系统(BD2)、全部建成后的BDS系统在极地科考站(黄河站、昆仑站、中山站、长城站)和北极圈的可见卫星数、DOP值、定位精度等进行评估,并将建成后的BDS、GPS及其组合系统在南/北极的基本定位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前的BD2只实现了极地的部分覆盖,对极地提供导航定位的能力有限,大范围内的定位精度大于30.0 m; BDS在极地的定位精度将与GPS相当,可见卫星数可达13颗左右,PDOP值优于1.6,定位精度优于8.0 m;GPS/BDS组合后在极地的PDOP值优于1.4,定位精度优于6.0 m。
     

  • 温旭峰,郝金明,胡小工,唐成盼,王冬霞,陈刘成,常志巧,朱陵凤,吴 杉,李晓杰,焦 博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8, 38(12): 1274-127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BD-3试验星上搭载了Ka频段星间链路(ISL)设备,可进行Ka波段对地观测。推导了星间链路时分观测体制双向时间同步的数学模型;以ISL星地观测数据为样本分析ISL体制时间同步的可行性,并与L波段观测结果比对。结果表明,ISL体制钟速拟合参数与L波段结果一致性较好,7 d和3 d弧段拟合精度在1 ns以内,1 d和1 h弧段拟合精度均在0.2 ns以内,较L波段拟合精度有所提高,其中1 d为最优拟合时长;利用7 d的实测星地钟差进行向后1 d的钟差预报,结果显示,ISL星地钟差1 d预报误差为2 ns,较L波段预报精度略有提高;最后采用星地星间联合钟差观测,2 d内观测残差为0.52 ns,验证了ISL钟差观测的可行性。

  • 李 卓,张提升,严昆仑,祁发瑞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8, 38(12): 1280-1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GPS信号受短时遮挡等影响导致载波相位不连续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载波开环跟踪的相位预测方法。通过对失锁通道的多普勒进行精确预测实现对载波相位进行开环跟踪,重点改善接收机晶振钟漂对多普勒估计精度的影响。基于软件接收机对该方法进行性能评估,在部分GPS信号连续中断15 s情况下,其估计的载波相位误差小于1/4周的概率在90%以上。

  • 刘天弋,明 峰,洪 峻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8, 38(12): 1285-129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用乘法代数重构方法反演电离层电子密度时,没有GPS测量射线穿过的电离层网格的反演精度依赖于迭代初值。就此,提出一种改进的代数重构算法——附加尺度因子的代数重构算法(Scaling-ART)。将实测STEC与迭代中当前电子密度计算的STEC的比值作为基本尺度,依据电子密度的空间相关性和网格中心到观测射线的距离,对没有信号穿过的网格也计算出对应尺度进行调整,使其向真值逐渐逼近,提高反演精度。实验证实,改进的新算法相比于原有的乘法代数重构算法能够取得更好的反演精度。

  • 甘安武,龙四春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8, 38(12): 1291-1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有限元方法模拟隧道开挖过程受参数取值影响导致精度降低问题,提出利用BP神经网络和数值模拟方法来对隧道围岩力学参数进行反演分析。对比实测值与模拟值,证明了反演参数的可靠性,并得到隧道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和位移变化值;利用强度折减法,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相应的拱顶沉降值,通过离散点拟合来求得隧道围岩的自稳系数,分析隧道围岩的稳定性。

  • 观测技术
  • 郭 栋,孙中苗,吴富梅,张 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8, 38(12): 1295-13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捷联式航空重力矢量测量的基本原理,利用波数相关滤波(WCF)、比力线性校正的方法对重力扰动的水平和垂向分量进行误差补偿,评定内符合精度。对国产捷联式航空重力矢量仪的某次试验数据进行处理,以验证和评估航空重力矢量仪的性能。结果表明,在半波长分辨率为7.5 km时,6条重复测线的重力扰动水平分量经波数相关滤波处理后,东、北向分量的平均内符合精度分别从9.77 mGal、9.18 mGal提高到5.95 mGal、3.83 mGal;对比力的垂向分量线性校正后,将解算的重力扰动垂向分量再用WCF方法处理,其平均内符合精度从1.27 mGal提高到0.59 mGal。

  • 韦建成,肖 云,王 利,孟 宁,邹嘉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8, 38(12): 1302-13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处理中常规搜索方法存在搜索速度慢、正确率低、适用性差的不足,提出以主测线点为搜索中心,采用一定宽度的搜索框对主副测线点进行搜索,将搜索到的主副测线上相邻测点组成线段,运用行列式方法精确求出交叉点及不符值的方法,即滑动窗口搜索法。从搜索时间和正确率两方面对滑动窗口搜索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简单有效,能明显提高测线交叉点搜索效率。

  • 魏 勇,崔建文,王秋良,沈雨忆,谢 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8, 38(12): 1306-1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2009年姚安MS6.0、2014年鲁甸MS6.5地震的水平结构强震记录进行谱分析,结果均显示17 Hz、2.1 Hz为该结构第一、二振型的自振频率,且第二振型出现扭转现象。对比两次强震记录发现,鲁甸MS6.5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扭转振动远超姚安MS6.0地震。利用SAP2000建立该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分别以实际入射角度输入场地强震记录并进行时程分析,其结果与强震记录谱分析结论一致。由于输入地震动的强度、频谱相近,因此判断其输入方向是影响结构平面扭转振动的主要原因。

  • 刘川琴,裴红云,孙鸿博,孙伯乐,孙亮亮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8, 38(12): 1311-1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安徽省观测台网12套TJ-Ⅱ型体应变资料发现,其数据形态存在3类典型特征:一是数据连续漂移上升的年变化形态,日变化能记录到明显的固体潮汐;二是数据年变化形态同步于同井水位变化,体应变和水位的相关系数约为0.85;三是数据没有明显的年变化,数据形态多变。结合数据资料的内精度、钻孔环境、安装情况、干扰因素及产出资料显示的图像特征发现,3类典型特征主要和仪器、钻孔环境、安装质量关系密切。